上海工業旅游
EN
您當前所在位置: 首頁 > 資訊信息 > 行業動態 >

“三轉一響”博物館:承載時代記憶

小時候媽媽巧手裁剪做新衣服的縫紉機,年少時和朋友一起上下學騎的自行車,談戀愛結婚組建家庭時他(她)送的手表,曾經聽過流行歌曲的“半頭磚”錄音機,看過《霍元甲》《上海灘》等電視劇的黑白電視機……走進淄博盛康三轉一響博物館,看著那一件件似乎昨天還在使用卻已遠離我們的生活、蒙上歲月滄桑的老物件,記憶就這樣在不經意間被喚醒。


近日,記者走進坐落于周村古商城芙蓉街13號的淄博盛康三轉一響博物館,傾聽博物館創始人張維杰的“三轉一響”情緣以及與藏品有關的故事。


鄉愁情懷:催生特色民間博物館
“‘三轉一響’又稱四大件,指的是手(鐘)表、自行車、縫紉機和收音機,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般家庭渴望擁有的奢侈品,代表的是那時人們理解的小康生活。那時小伙騎上一輛嶄新的自行車去相親約會,成功率會大大提高。”張維杰告訴記者,他生于1957年,結婚時家里生活不算富裕,只有一臺“雙喜”牌木殼收音機。手表、自行車、收音機是愛人李鳳華娘家陪送的。或許是那個物資匱乏年代留下的記憶太過深刻,張維杰對于這些老物件,有著一份無法割舍的情懷。

上世紀90年代末,張店區馬尚大集上,張維杰以40元的價格買到一架兒時曾夢寐以求的座鐘后,心情久久不能平靜。他發現,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,縫紉機、手表、自行車、收音機正在淡出人們的生活。昔日需要“耗費巨資”、還得有票證才能買到的“稀罕物”,被當作廢品處理甩賣,他感到十分痛惜。


從此,一有空閑張維杰便趕大集、逛舊貨市場,碰上心儀的老物件,就花錢買下。20多年來,他幾乎將所有“私房錢”和時間、精力都投入到“三轉一響”收藏與研究中。從百年前的洋車、懷表、座鐘、留聲機,到新中國成立后自主生產的自行車、手表、收音機、縫紉機,從帶有濃重的歷史色彩的“三轉一響”日用工業品,到改革開放初期的電子電器產品,靠著一份執著和堅守,張維杰不斷豐富著自己的藏品。從山東理工大學退休后,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博物館的籌建中。2017年3月,恰逢他60歲生日,淄博盛康三轉一響博物館在周村古商城開館,張維杰自豪地告訴記者,“這是目前為止全國唯一一座收藏、陳列展示“三轉一響”時代記憶的民間綜合性博物館。”


張維杰老家在周村,有著深厚的戀梓之情。博物館游覽的第一站,是張維杰用藏品按照當時工作人員回憶復原的“周村區廣播站”。一臺油漆剝落的設備吸引了記者的注意。張館長介紹說,這是周村區廣播站的第一臺播音機。他告訴記者,一位名叫宋麗的播音員(后來任周村區廣播站站長)來博物館參觀時,一見廣播機工作臺就噙著淚花撲了上去。“這就是我用過的那個(廣播機)”。宋站長還說起當年的一件趣事:有一年冬天,她錯將本該定在5點的鬧鐘定在了3點,鬧了個“烏龍播音事件”,讓不少人天不亮就起床上班出工。2018年11月,在周村區廣播站工作了一輩子技術工作的曹忠老先生,親筆題寫一首詩抒發自己參觀“三轉一響”博物館的感想和對博物館創始人張維杰的欽佩之情:“三轉一響展歷史,實物告知當年事。件件知識示眾知,奉獻精神令敬之。”


 張維杰講解“三轉一響”的由來



實物記錄:傳承淄博工業文化記憶
500多平米的展室,卻被琳瑯滿目的展品顯得有些擁擠狹小。其實,張維杰目前擁有“三轉一響”及相關書籍、票證、音像制品等藏品萬余件,而在展示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。


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,淄博盛康三轉一響博物館也是一樣。這里有很多珍貴的藏品,比如開國大典同款立式麥克風,一百多年前瑞士專門為中國皇室生產的鐘表、歐美國家最早在中國設立領事館使用的留聲機、一戰后德國生產的自帶發電機、打氣筒和維修工具的自行車……但在張維杰眼中,真正促使他全身心投入的,卻是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和承載的時代記憶。他最看重的鎮館之寶是一輛自行車。1998年,聽說白云山下一戶農家有據說是抗日英烈“一馬三司令”的馬耀南騎過的自行車,張維杰親自登門,軟磨硬泡,終于“淘換”回來。如今配以相關資料,放在專柜中陳列展示。


張維杰告訴記者,在收藏的過程中,他驚喜地發現:自己的“三轉一響”藏品承載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淄博輕工業發展歷史,更體會到了對本地老物件的收集對于一家民間博物館的特別意義。“淄博作為一座老工業城市的歷史已有200多年,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艱苦努力,逐步建立起了品類齊全、功能先進的完整工業體系。新中國成立后,特別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淄博工業發展進入鼎盛時期,輕工業制造也頗具規模。作為這段歷史的參與者與見證者,有義務進行搶救式收藏與研究,以實物的形式記錄輝煌的淄博記憶。”周村生產“限量版”的手表、雙喜牌電視機、“千里馬”自行車、淄博無線電一廠到十三廠所生產的各類電子產品……除專設“淄博無線電工業溯源”展區、《周村音韻》展窗外,館中其他展區也時常可見淄博乃至周村的標識,其中都寄托著張維杰那份濃濃的鄉愁。

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淄博無線電五廠當年仿制的“北京牌”電視機的故事。這臺電視機的設計者之一是旅美科學技術工作者吳隆武先生。他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,曾經在淄博無線電五廠工作了8年。期間他和另外兩位同事組裝設計了淄博最早的兩臺“北京牌”電視機,機緣巧合之下被張維杰收藏。得知消息后,吳先生專程攜夫人回淄博來博物館看望自己參與設計、親手組裝的電視機,并欣然捐贈5萬元支持博物館發展。在捐贈儀式上致辭時,吳先生由衷地說:“非常感謝張館長能這樣有心,把這臺電視機保留下來。張維杰先生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,把展品有層次、有深度、有序列地陳列,我非常佩服。”


正如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楊波來博物館參觀留下的題詞,“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”,通過這些老物件,人們可以走近民族工業那些漸行漸遠的時代,這不僅是對歷史應有的尊重,也是文化傳承中不可缺少的一頁。


各式縫紉機


上海牌手表


周村區廣播站第一臺播音機



來源:淄博晚報

本文僅作交流分享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



返回

上海工業旅游

地址:上海市建國中路8號(8號橋)8號樓

電話:021-54654890 \ 54650128

信箱:gyly@itripsh.com

備案信息:滬ICP備07024080號

版權所有 @ 上海工業旅游促進中心 - ZTU設計

掃微信,關注我們

上海工業旅游

地址:上海市建國中路8號(8號橋)8號樓

電話:021-54654890 \ 54650128

信箱:gyly@itripsh.com

版權所有 @ 上海工業旅游促進中心 - ZTU設計

備案信息:滬ICP備07024080號

掃微信,關注我們

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 - 视频 - 在线观看 - 电影影院 - 品赏网